https://www.icid.ncku.edu.tw
https://www.icid.nck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延伸推進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 由本所林蕙玟副教授帶領高齡者及其照護者施行「社會處方箋」的生命敘事回顧與藝術創作


你是否曾耳聞「社會處方箋」?由本所林蕙玟副教授主持及神經醫學科白明奇醫師共同主持之國科會研究計畫「以社會處方籤驅動下之創意老化探討參與式博物館展示實踐策略」,即是將「社會處方箋」的施行結合「參與式博物館」概念,以實踐行動研究,提出兩者結合之策略模式。林蕙玟老師帶領高齡者、其日常照護者,以及藝術創作陪伴者,建立一四方支持關係,展開五次藝術介入的創作旅程,使參與者共享在藝術創作中的美好經驗,藉由非語言的敘事性表達,使藝術成為抒發情緒與心情的語言,進一步關注長者及其照護者雙方心理健康的藝術行動。

 

當藝術創作結束後,將成果以「生命敘事創作聯展」為題,於2023年9月在臺南市北區「木木藝術」展出後,展開第二次移展至過去曾作為糯米粉工廠的社區型文化空間- 「小轉角」。不同於白盒子展場,小轉角扮演著相對常民的生活型場域,展覽現場展出共12位長者及其照護者的生命敘事創作,作品含蓋四大主題,運用多元創作媒材,包含沙遊創作回憶成長故事、渲染畫呈現過去難忘記憶、回顧生命困難經驗的能量書共創,以及探討回應環境展現人生態度的「我的閒適人生」創作,在2023年10月12至19日間,藉由長者創作展開在地社區的對話與交流。

 

同時在小轉角的展出期間,計畫主持人林蕙玟副教授於10月14日舉辦開放式焦點團體之專家座談會,活動邀集博物館、美術館、健康照護組織、博物館研究、老人學研究、藝術教育工作者,以及藝術治療師、策展人等各方專家代表,共同以「社區長者與藝術的相遇及連結」、「參與式館舍的創齡實踐」與「跨組織合作之幸福感共創」三大主題進行經驗交流及討論,為國內「社會處方箋」建構更具執行度與實踐性之學術討論及操作模式。

 

此研究計畫的執行,希望演示政府推動社會處方的環境下,建立照護相關民間組織與文化藝術機構之間可實踐的夥伴合作模式,改變過去普遍長者觀眾鮮少關注當代藝術,或僅停留於欣賞作品的被動性角色,經由藝術規劃與創作導引者自然引導的下,帶領高齡者與其照護者積極參與,並回應藝術作品的創作行為,讓高齡者與他們最親密的照護者共同創造獨一無二的藝術創作經歷,從藝術介入過程中檢視「社會處方箋」落實民間與建構持續支持系統的方針,也讓文化與藝術機構或組織成為建構長者參與及互動之社會處方箋落實之重要合作單位,從中實踐大學社會責任於提昇在地、社區及高齡幸福感之具體連結與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