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icid.ncku.edu.tw
https://www.icid.ncku.edu.tw/wp-content/themes/beanincave
亮點成果課程亮點

校園中學習品牌設計實務

作者|卓彥廷 副教授

執行真實任務的學習

有別於傳統的授課模式,我利用創業實作課程搭配NCKU C-hub空間,建立執行業界真實任務的團隊。提供真實的環境與機會,讓學生藉由參與研發、設計、製造到行銷的過程,培養出實務與理論結合的能力。最後利用遠距教學或是跨國異地教學,直接學習,從做中學,面對國際情況。目前團隊中,已有不少學生具有與業界合作的經驗與能力。

 

MovISee是開放性的互動軟體,由卓彥廷設計研究。該軟體可以將照片、影像或是文字等資訊,轉化成新的圖案。結合電腦與人類的專長,創造出兼具人文與科技的藝術作品。當觀眾投入越多動作,MovISee會創造出更多更細緻的圖像,甚至超乎預期的結果,鼓勵參與者發揮潛在的創造力。這些人機互動產生的圖案應用到產品設計時,就成了個人化的商品。

 

學術到業界

 

我的品牌成立約一年半,累積了26件作品。我藉由展覽,包含商展與藝術展覽,企圖將設計介紹給更多的觀眾,再以學術的方式將設計師的經驗與想法整理分享給更多人。今年2月底帶著C-Hub成大創意基地的團隊,利用數位軟體MovISee所設計、製造出來的成果秋冬新一季圍巾帶往國際商展,美國纽约服装展「CAPSULE SHOW NEW YORK」與「巴黎最大時尚配件展Premiere Classe 2017」,作品大受青睞。目前已經參加過10多個國際頂級的商展,如Maison & Objet / Premiere Classe / Tranoi,拿到超過300個買家聯絡資訊,在全世界超過15個城市有買家,如紐約的Museum of Arts and Design 與美國達拉斯當代雕塑館Nasher Sculpture Center (D Magazine選為最棒美術館商店)。

 

在巴黎的展場中,買家對成大團隊的產品,表現出高度的興趣,頻頻詢問外也提供許多意見,未來都會納入新產品設計的參考。
商展的經驗很特殊,碰到的對象多種,要如何應答,要準備甚麼文件,這些經驗除了直接回饋給參與的學生,也提供給成大育成中心或是種子聯盟的教師與設計新創業者。

 

對於商展準備以及建立品牌形象,我已經有了初步的經驗。下一步希望能將品牌週期與產品研發結合得更好,並嘗試運用公關,大力推動市場。關於產品製造,我們接觸了台灣、英國、歐洲的廠商,嘗試新的材質,並開發新產品,將圖案/材料/形體做更緊密的連結。這些經驗都對台灣的產業轉型很重要,尤其台灣設計師與廠商的連結薄弱,而我們的經驗剛好補足缺乏這一鍵結。

 

展覽

 

設計不只是完成美美好用的產品成果,設計可以用來提問,可以也是探尋問題的方法,也可以提供大家對於問題更多想像的可能。我們藉由展覽,希望將這些不同的可能呈現給一般民眾,讓他們提升美感之餘,對於設計有更豐富的認識。展覽的成果多以專訪的形式,於展覽後分享給更多的觀眾。

 

譬如這次台灣設計展展覽,我們邀請各領域的設計師與我們合作,串聯呈現時尚、多元的產品。探討的議題包含: 海洋環保,台南在地鞋製傳統產業與設計師合作的未來展望,人機器互動結合參數設計的更多數位製造的可能性,圖案與生活的抽象與實體化,透過運算,挑戰藝術表達新的可能。在不同的作品上,看到圖案與不同材料與物件搭配呈現截然不同的效果。多種科技嘗試,無論是布料的材質,模型製程的手法運用,或展台的選擇,都企圖將設計師的思考過程,呈現給現場觀眾,展覽結果有超過2000人參觀。

 

我強調學術與實務結合。學生從實作過程找出唯有實作才能發現的問題、探索問題、加以修正,寫成論文,又將實作流程展現在大眾面前,讓學術研究與現實更加靠近。我用研究方法將設計過程中的決定,轉化成可以分享的文字,並透過策展的方式呈現設計背後的思考深度,這樣做不只可以提升設計被討論的機會,還可以擴大觀眾群,設計師也能梳理自身的思考脈絡,讓自己的獨特之處更能傳達與累積。

 

品牌與工作室

 

在學校設計很少討論,做品牌跟設計工作室有甚麼不同? 品牌的生命週期應該要如何建立? 這個有機體如何被建立/延續? 裡面包含哪些感性的表達與嚴謹的規劃 (研發到製造等)? 為什麼買家要回購我們的產品? 我們有甚麼是買家在別的品牌上無法獲得的?

 

這些問題,我們花時間跟團隊成員討論。品牌的生命週期,往往需要最少一年才能有機會驗證 (因為商展與季)。設計產業中的”時間”,往往很少被精緻地討論,仔細地檢驗。因此,謝謝成大提供一個非典型的機會,超越原有學期/系所的限制,讓我們在眾多的利益相關者 (買家, 廠商, PR, 政府 等) 之間柔軟又堅定地前進。

 

帶執行真實任務的團隊,需要大量與學界平時熟習不同的管理方式。這裡感謝來自各系所的團隊成員願意用開放積極的心態,彼此學習照應,一起走上這條充滿未知的道路。教書後,除了獨立思考難教,價值差異判斷更難。我們希望這個環境,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直接應用於產業,再利用學術嚴謹的討論檢視自己的實際經驗,達到視野成長,互惠共生,希望持續做出有價值能分享給國際的成果,也能幫助台灣產業轉型。